分卷阅读492(1 / 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,总得在二老坟前尽孝一番,才对得起人子的本分。”

皇帝忽然意识到,赵九福这番的告老还乡并不是以退为进,也是,在他的印象之中,赵太傅向来是不屑于做这种虚假行事的,就连当年被称为铁笔头的萧甯箫大人也曾说过一句,赵大人看似温和,其实却是朝中最为高风亮节的那一个。

若说这些年下来,皇帝对赵九福从未心生抱怨那是不可能的,就算是亲生的父子相处起来还有矛盾,更别提他们这般敏感的身份了。

就像是现在,皇帝依旧知道朝中大半的人都听从赵太傅的吩咐,他们或许是佩服赵九福的为人,或许是赵九福一手提拔上来的,或许早早的挑好了派系。

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可怕的,就像是赵九福自己说的,他在朝为官已经超过五十年,其中历经了四任皇帝,更是前头两位皇帝的亲信,光是这个身份,就足以让他在朝堂之中建立起自己的一个小朝廷来。

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皇帝亲政之后,提拔上来的人对赵九福意见颇大,明里暗里挑拨关系可不是因为看不上赵九福,而是他在的话,他们就上不了。

赵九福会提出告老还乡的事情,也是因为如此,他自问并未打算成为赵半朝,但事实就是如此,并不受他的控制,即使他有意拘束这些人,迟早也会造成更大的裂痕。

赵九福可不想站到皇帝的对面去,除非他想要造反,直接杀了皇帝自立,或者杀了皇帝再册立一个小皇帝,不然的话压根没有胜利的基础。

他若是有这个想法的话,十几年前就做了,哪里会等到现在,既然如此,还不如早早的退下去,反倒是能为了子子孙孙留下一份香火情。

“太傅不必说了,朕是不会答应的。”皇帝坚持说道。

宫中深夜的时候,他也曾想过赵九福离开朝廷是不是更好一些,但此事真的发生的时候,他心中却更添了几分慌张,就像是自己一直以来的靠山要离开了似的。

听起来很荒谬,但事实就是如此,当冲突不再的时候,皇帝能看到的就是赵九福这些年的照顾,这种尽心尽力,恐怕就是先帝还在也做不到这般用心。

他们说是君臣,其实却有师徒的名分,父子的情谊,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知己之心,只有太傅知道,他想要成为的是仁帝那般备受称赞的君主,让大周繁荣万年。

皇帝不答应,赵九福却已经下定了决心,从这一日开始他便告病在家不再上朝,如今赵家入朝为官的人不少,但在京城的却只有赵顺灏一个,他现在是工部尚书,这一点通常也是朝中大臣们用来诟病赵九福的点。

赵九福是兴国公,是太傅,是朝中的三公,是皇帝的老师,他若是真的告老的话,恐怕赵家在朝中的影响力就会大大的降低。

添加书签

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